“中美不会必然开战力创配资。”
2025年7月,中国高层在世界和平论坛上表态掷地有声。同月,美媒爆料:中国已连续3个月未购美国油,美国油田压力山大。
和平还是冲突,经济牌与军事牌如何博弈?
和平承诺下的强硬底线
2025年7月,清华大学迎来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
会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的讲话格外引人注目。他直言:“中美并非注定一战,中国始终追求和平发展。”这番话像一颗定心丸,回应了外界对大国冲突的担忧。
但和平不是无底线的妥协。刘建超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全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姑息“台独”。
他还提到南海,提醒美国:这片海域是中国的领海,任何挑衅都将遭到反制。这番表态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展现了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坚定。
力创配资
刘建超的讲话并非空话。近年来,中美在贸易、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摩擦从未停歇。尤其在台海和南海,美国频频插手,让局势紧绷如弦。
中国此番表态,既是对美国“以实力求和平”策略的回击,也是对国内民众的承诺:中国有底气捍卫自己的利益。
回看5月,尚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皮特·赫格斯特曾宣称“以实力求和平”,并将矛头指向中国。如今,刘建超的回应像是一场隔空交锋。
而2025年正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论坛的意义更加深远。
中国暂停进口美国油
2025年7月3日,彭博社抛出一枚重磅消息:从3月到5月,中国连续三个月未从美国进口原油,创下2018年以来最长的“断购期”。
这可不是小事。中国给美国油田来了个“冷处理”,让德州油商直呼“凉凉”。
力创配资
背后原因不难猜。2024年底,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惹恼了中国。作为反击,中国果断暂停进口美国油,转而加大从俄罗斯、沙特和加拿大的采购。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高达220万桶/日,沙特和伊朗也稳居前列。加拿大新扩建的Trans Mountain管道,更是给中国送来了北美油源的新选择。
这一招对美国页岩油产业来说是当头一棒。油卖不出去,库存爆仓,油价跟着跳水。尤其是德克萨斯州,油田老板们愁眉不展。
中国这么一“断奶”,不仅让美国能源业叫苦连天,也让全球油市掀起波澜。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谋远虑。中国早从2020年代初就布局能源多元化,和中东、非洲、拉美国家频频牵手。如今,美国油在中国市场的份儿越来越少,中国却稳稳握住了能源供应的主动权。
1万亿背后的野心与软肋
另一边,美国也没闲着。特朗普重掌白宫后,推动2026财年军费预算飙到1万亿美元,号称要用军事现代化压住中国。这可不是小数目,比上一年足足多了12%。钱往哪儿花?高超音速导弹和F47战斗机是重头戏。
美国陆军和海军正忙着搞长程高超音速武器和中程常规快速打击项目,目标是让导弹飞得更快、更远。
而F47战斗机,美国空军的新宠,号称第六代隐形战机,预计2025到2029年上天。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听着挺唬人,摆明了要和中国掰掰手腕。
可钱多不等于事成。美国军费虽高,却有不少软肋。造船业是个老大难,长期萎缩导致海军舰船更新慢得像蜗牛,压根儿跟不上中国的节奏。还有稀土问题,美国国防工业得仰仗中国鼻子呼吸。一旦中国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特朗普政府不是没看到这些短板,可要扭转局面哪有那么容易。船厂修不好,稀土还得靠进口,美国的军事野心就像盖在沙滩上的城堡,看着挺气派,底子却不稳。
中国如何笑到最后?
中国暂停进口美国油,不只是经济操作,更是战略大棋。特朗普急得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中国,快来买我们的油吧!”可中国不为所动,冷冷回应:能源安全比啥都重要。
这一招不仅让美国油田受创,也给全球市场扔了颗震撼弹。油价晃荡,地缘风险上升,各国都得重新掂量自己的能源牌。
而中国呢?通过能源多元化,搭起了一道经济“护城河”。俄罗斯、沙特、加拿大,供应商一抓一大把,美国油不买照样活得好好的。
这事儿还得往大了看。能源战是中美博弈的缩影。过去几年,中国靠着“一带一路”铺路搭桥,把能源合作网越织越大。
相比之下,美国却在关税和制裁的路上越走越窄。特朗普想靠军费和嘴炮翻盘,可中国用经济杠杆轻轻一推,就让对方有点招架不住。
中美这场大戏,外交、军事、经济轮番上阵力创配资,剧情跌宕起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1104万桶/日,虽比前年略降1.9%,但结构变了味儿:美国油没了踪影,俄罗斯等国填了空。而美国呢?2025年3到5月对华原油出口挂零,只好转头卖给欧洲。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